羊城晚报专题报导我院援藏项目

发布时间:2015-11-11

西藏全科规范化学员合影

                         

                         广州来了一批西藏医生学员

                                                     图文/羊城晚报记者 曾璇
  旦增曲珍坐在广州医科大学的教室里,除了脸上没有褪去的“高原红”,她看起来和普通大学生没什么区别。
  她是来自西藏林芝地区的一名普通的乡镇卫生院医生,也是“广东省援助西藏林芝地区全科医学人才服务团队建设项目”的受益人,她将和其他九位来自林芝的医生一起,在广州学习两年。
   这是一次“造血型智力援助”,改写了以往只派医疗队“输血式”援藏的方式。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近这群西藏医生学员,了解他们在广州的学习与生活;同时也跟随项目团队专家——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专家及广州医科大学教授走进西藏林芝,了解这次“授人以渔”的援藏。
  广州西藏班的生活
  他们渴望学习,也爱上小蛮腰,但嫌白云山太小了,“根本不能称之为山”
  27岁的才项三知是广州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西藏班的班长,也是西藏班唯一一名研究生学历的医生,来穗学习前,他是林芝市朗县卫生院的医生。
  24岁的医生学员达瓦多吉来自墨脱县,他是个憨厚内敛的小伙子,话不多,逼急了就嘿嘿地笑起来。
  他们听说了有这样的培训机会,虽然要离家长达两年,却都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家人也都十分支持。“在乡镇卫生院,医生主要的职责就变成看感冒、量血压和开药。我们太渴望可以学习接触多些不同的病例。” 女学员易惠风如是说。
  他们对广州的第一印象就是:太热了!“刚下飞机就已经一身汗”。听说家乡已飘起了今冬第一场雪,他们脸上都有点怀念的表情。不过也有女学员爱极了广州:气候宜人,美食丰富。没来几天,她们也和广东人一样,开始天天冲凉了。
  “去了‘小蛮腰’,很美丽;也爬了白云山”男学员罗布占堆笑着说:“太小了,根本不能称之为山”。
  可不是,他们来自世界屋脊,那里风景雄壮,人民质朴,特别是医患关系可比内地单纯得多,患者对医生是100%的信任——这,可是广东要向西藏学习取经的地方。
  A  林芝乡镇:医生就该是全科医生
  林芝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是川、滇入藏的必经之地,素有“西藏江南”之称。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广东省2/3左右的面积,不过总人口才19.5万人,藏族人口占90%以上。
   当地的风景美不胜收,民风淳朴,可是卫生医疗水平也相对落后。距离林芝市区最远的墨脱县,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如果病人出现需要转院的情况,要坐 长达至少12个小时的汽车,才能抵达上级医院。因此,在林芝,几乎每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生都得是全科医生,都要练就十八般武艺,要兼任医生、护士、药剂师等多项工作,对患者的情况作一个基本的判断和诊疗,专科医生的需求反而没那么强烈。
  一位在察隅县参加援藏医疗队的深圳儿科医生尤三力写道:这里最吃香的是全科医生。医院没有专职麻醉师,是由外科医生出身的王院长和内科医师普琼兼任,每次手术他们都得亲自上阵做麻醉;接生孩子就更不用说了。遇到手术人手不够时,非手术科室的医生上台参加手术也是常事,内儿科之间就更加难分了。“在察隅县一个多月的时间,除了妇产科我没有涉及,几乎所有的 专业我都看过。有一次,一名一岁多的男孩将一颗小珠子塞进了一侧鼻腔。王院长要我和他一起为这个孩子取鼻腔异物。我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但还是答应协助 他。因为,假如我们不取,家长就要抱着孩子坐车到千里之外的林芝八一镇去看病了。在这里没有退路可言。在病人眼里你就是医生,医生就要看病,医生就没有看不了的病。”
  而参加培训的医生学员们,每个人都讲得出因为技术水平有限、全科医生缺乏,导致要病人转院的小故事。
  阿果是米林县里龙乡卫生院的医生,该卫生院为13条村庄1952位村民服务。里龙乡是进林芝的必经之路,当地卫生院经常也要处理车祸造成的伤患。阿果清楚地记得,2014年8月的一天,一对父子急匆匆地来到乡卫生院,原来,儿子遭遇车祸,撞伤头了,医生一看,伤口非常大,需要缝合,可是卫生院的医生护士都没有把握,于是要他们转到县医院。那对父子一听要转院非常不满意,伤者父亲最后还跑到乡镇府拉乡领导来评理。阿果无奈地回忆道:乡领导来了也没办法,我们确实没有那个技术。
  她很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为期一年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提升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当地老百姓诊治一些基础性疾病。
  B  广东援藏:派医生不如培养医生
  广东与林芝虽远隔重山,却情谊匪浅。
  1995年起,遵照中央政府指示,广东选派干部对口支援林芝地区(现改为林芝市),至今刚好20周年。
   医疗援藏,是广东援藏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共实施了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设备配备、人才培养等项目37项,累计投入援藏资金近9千万元;派出 52批次援藏医疗队合计471人赴林芝,在藏工作50万天,先后接诊10万多人次,手术10000多台,赠送药物价值600多万元,贡献不可谓不巨大。
  不过,多年来,广东省援助西藏林芝地区卫生事业的主要方式是提供医疗设备、派驻援藏医疗队,而缺少卫生专业人才培训等造血型智力援助。下面乡镇的医生都感觉,广东援藏医疗队一离开,医疗技术水平似乎又回到了起点。
  本次培训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广州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心旺教授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好的援助方式就是培训一批西藏本土的全科医生,扎根在林芝市的51个乡镇卫生院,真正成为当地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广东省援藏干部、林芝市卫生局党组副书记张立峰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藏地广人稀,卫生医疗事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也面临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人才短缺这一瓶颈问题,特别是全科医生的缺乏,无法满足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同时,由于外地全科医学人才难以引进,当地全科医学人才很少去外地进修 学习,成长较慢。
  据初步统计,林芝市一共有1000多名医疗卫生人员,按医疗机构的标准要求,至少还有400人的缺口。对此,西藏自治 区发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邀请援藏卫生专家开展讲学和专业技术指导,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好本土医生;同时,每年从全区各级卫生医疗 机构选派100名专业医疗骨干,到区外对口支援医疗单位进行进修学习。
  张立峰说,广东此次为林芝提供“双十”(为10名全科医生提供为期两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为10名乡村医生提供为期一年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双百”(为100名护士提供为期6个月的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网路课程教育;为100名综合医院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提供全科医学师资培训课程)培训,帮助林芝培训一批全科医学人才,组建一支全科医学人才服务团队,无疑很好地贯彻了相关文件精神,对缓解人才紧缺的难题,更是雪中送炭。
  C  培训师资:抽调最强阵容传帮带
  据了解,为了本次全科医学人才培训,广东可谓抽调了最强的全科医学师资,也首次纳入广东省科技厅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项目。
  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家骥教授作为“送教上门”的主讲人,一开班就顶着高原反应的压力,讲足一天半的时间。
  除了送教上门、本次培训还包括网络教育、技能培训与导师制一对一带教模式。在广州医科大学的培训包括三个月的理论学习和长达一年九个月的临床实习,十名医生学员明年起将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跟随著名专家教授进行学习。
  而在林芝的培训,则由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作为培训技术指导单位,定期派出讲师团队前往当地。用一年的时间,为林芝培训100名全科医学师资,也就是培训“医生的老师”。这100名全科医生的老师,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学习,学成后有望辐射培养出更多的全科医生。
  同时,100名具有中专学历的护士将接受为期6个月的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网路课程教育。课程由 “广东全科医学培训网”网络课堂在线支持,学员每人会获得500元的网卡及流量补贴。护士们通过网络学习,既不耽误本职工作,又可以深造,解决时间有限、路途遥远的难题。
  项目负责人王心旺教授介绍,无论哪种学习模式,最后都要通过考核,才能拿到相关的资格证书。
   学员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十分期待。在林芝参加一年培训的次仁普赤,是工布江达县江达乡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他曾在西藏大学学习临床医学,回到乡镇卫生院后, 由于没有机会实践,“连阑尾炎手术”都不太记得怎么做了。他们都非常渴望学习、成长,可以为当地老百姓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本次培训的开班仪式上,该计划的热情赞助商,河北省以岭药业集团与江苏省扬子江药业集团也向培训班学员所在单位捐赠了药物。




相关信息:
我院组织党员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和“刘少奇廉政思想与实践”展览
我院召开2015年学生管理工作会议
我院召开广医大成教2015年校外教学点招生动员暨教学任务下达工作会议
我院召开2014-2015-2学期教学工作会议




 
 


版权所有:广州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广州医科大学体育馆四楼    电话:020-81340527    邮编:510182